「宅小孩」世代來臨 作者:許芳菊 出處:親子天下 你家的小孩都在玩些什麼?根據《親子天下》調查,六成的孩子喜歡在家玩;上網、看電視的時間超過其他休閒。靜態、缺少與人互動的娛樂,成為這個世代的普遍玩法。隱然成形的「宅小孩」世代,有哪些現象值得觀察? 玩,有助於孩子人格成長與各種大能力的培養,但台灣社會是否提供了一個好的環境讓孩子去玩?是否有足夠的時間讓孩子去玩? 孩子都在玩什麼?不會玩,造成他們哪些後遺症? 為了了解這些問題,《親子天下》特別針對國小五年級與國中二年級的師生,進行了一次大調查,結果發現…… 孩子最常在家玩,最喜歡上網,「宅小孩」世代隱然成形 就玩樂的時間來說,超過七成的學生覺得他們的休閒玩樂時間足夠。 但是再仔細分析他們都在哪裡玩,有將近六成的學生最常在家裡玩。 而且,休閒時最常做的活動,第一名是上網(五六.八%)、第二名是運動(五四.八%)、第三名是看電視或DVD(五四%)。 總體來說,有將近六成的學生看電視或上網時間多於運動。 國中二年級學生比國小五年級更「宅」,超過七成的國中生,看電視和上網時間遠多於運動。 喜歡窩在家裡玩,是這個世代的普遍現象,宅小孩世代隱然成形。 七成導師覺得學生人際關係嚴重,交友愈困難的孩子,愈不喜歡上學 讓人擔心的是,台灣大部分的孩子雖然在玩的時間上是足夠的,但玩的內容卻太過貧脊,大多是在室內做靜態的玩。 上網、看電視,都是屬於比較被動接受資訊,缺乏人際互動的玩。這樣的玩,對於孩子各方面的幫助並不大,甚至有害,是專家認為品質不好的玩。 《親子天下》的調查也發現,超過七成的導師覺得學生人際關係上的問題嚴重,顯示現在的孩子需要更多人際互動的學習。 調查也發現,玩樂時間愈不足,交朋友愈有困難。而交朋友愈有困難的孩子,就愈不喜歡上學。 可見玩的時間足不足夠、玩的內容是否豐富多元,都對孩子的人際關係、甚至學習意願至為重要。 校園玩樂空間、遊戲設施都不足 台灣的孩子喜歡窩在家裡玩,是否是因為缺乏好玩的環境? 當許多國家投入大筆預算打造兒童、青少年的休閒空間與友善的校園時,台灣的校園,是否提供了一個友善的玩樂空間呢? 答案是否定的。 調查顯示,超過一半的導師認為學校給學生的休閒活動空間不足。超過六成的導師認為學校提供的遊戲設施不足。 將近七成的導師覺得,社會給孩子休閒玩樂的空間和設施是不足夠的。 學生的感受方面,有超過一半的國中生覺得學校遊戲空間不足。相較於國小學生,也有較多的國中生認為,戶外能玩的地方不足夠。 整體來看,不論是校園空間或整個社會,並沒有提供足夠的遊樂空間給孩子去玩,尤其是國中生的情況更為嚴重。 學生覺得體育課時間不夠 台灣校園的遊樂空間明顯不足,那麼課程安排上,孩子有足夠的時間進行體能活動嗎?答案不是很肯定。 根據導師的回答,有將近六成的學生每週體育課不超過兩小時。而有四成八的導師覺得體育課程時數不夠。 學生感覺不足的現象更明顯,超過五成的學生覺得學校體育活動時間不足,其中國中生感覺體育課時間不夠的比率更高。 整體來看,中小學生的體育課程時間稍嫌不足,尤其是對於需要發洩精力、紓解壓力的國中生,更需要用心安排體育課程,讓他們的身心得以健康的走過青春期。 孩子時間被填滿,學習動機低 各種研究都顯示,在玩樂中學習,最能提高孩子的學習動機,給孩子自由玩耍的時間,反而創造了孩子更多主動學習的機會。 但《親子天下》的調查結果顯示,台灣的孩子學習動機低,超過九成的導師覺得學生學習動機不強。 學生更缺乏主動學習的機會,因為時間幾乎都被安排、塞滿了。 超過六成的學生有上安親班或補習班。其中有將近三分之一的學生週一到週五平均每天待在安親班或補習班超過三小時。等於從早上八點到晚上八點都是被動的接受別人安排的學習活動。 被過度安排、過度學習的孩子,是很難有學習動機、也喪失了主動學習的機會。 孩子喜歡有趣的學習 學生的學習動機低落,如何才能提高學習動機?玩,是一個很肯定的答案。 學生覺得好玩的課程最重要的前三名是:內容有趣(七一.三%)、有挑戰性(四六.四%)、可以到戶外去(四五%)。 學生最喜歡老師上課的方式前三名是:做遊戲(六三.一%)、進行戶外教學(五三%)、分組討論(三九.七%)。 整體來看,《親子天下》這次的調查顯示出,台灣社會並沒有提供一個友善的環境讓孩子健康的遊樂。孩子遊樂的內容也需要更多元均衡。 至於學校與家長,需要思考為什麼花這麼多時間在學校與補習班、安親班的孩子,學習動機卻如此低落。是不是能改變教學的方式,讓孩子真正樂在學習? 面對這個創意多元的世紀,台灣需要有好玩的環境,才有會玩的孩子。 會玩的孩子,才學得好。 以上轉載自--親子天下 http://parenting.cw.com.tw/web/docDetail.do?docId=190 |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